思考:台风过后的中国印刷城
2007-10-08 00:00 来源: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:中华印刷包装网
其一、舍“远”求“近”。龙港印刷业的崛起,首先在于拥有一支遍布全国各地的数万人的业务人员队伍,他们长期在外奔,负责供应原辅材料和销售产品,使全镇印刷业务辐射全国,迅速占领市场;其次是有一个有效的生产经营协合网络,这种团体作网络犹如不挂牌的集团公司,使企业不管承揽什么印刷业务,都可以在当地印刷完成。
一批常年在外从事印刷业务的人员,在当地应该会有业内人脉的积累。这也就意味着,有时在外地接的活件,在预计可能出现问题时,要及时与当地印刷厂联系,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出货期,而且过程中节约出的交通费,也可以弥补可能会出现的成本升高。
其二、防患于未然。日常性的投保工作一定要到位,对于经常会受到台风等天灾影响的地区,投保是最为切实可行的对自己的保护措施,
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,我们早已不再受制于“天气、环境”等外部因素了,然而仍有很多灾难是我们无法应付的,这项投入依然不能免去,尤其是对于经常遭受天灾的龙港地区尤为重要。
其三、开辟保护区。由于印包产业已经成为龙港当地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,为了加快印刷业的结构调整、提高印刷业的档次,当地政府通过政策引导、扶持,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,提高技术水平,举办印刷设备展览会和人才交流会等,并且投资3亿多元,于1998年12月开始兴建占地36.63公顷的示范工业园区,以优惠措施吸引有一定规模的实力企业进区。现在已有18家企业被批准进入园区,并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德堡、罗兰、小森等名牌印刷设备。
有了上述的投入,政府对“印包业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。建议在相对企业集中区,由政府出资建立“产品保护区”,台风来袭时,统一进行货物封存。此保护区一定要根据当地每年大致台风的等级,建造切实可行的保护区域,比如地下建筑等。在政府参与下,整个工程的规模和等级必将与企业“单打独斗”抗衡台风是不可同日而语。同时建议将其作为公益事业来做,台风来袭时免费开放,切实将政府关怀落于实处。
目前的龙港已经进入了灾后重建期,政府众志成城、群众齐心协力,相信不久“中国印刷城”又会恢复往日的宁静与祥和,而印包业也会重新走上正轨。对于我们不可控制的外力因素,“人定胜天”四个字在这里想特别送给龙港人民,希望今后的龙港印包业,可以在风雨中谋求更大发展!
- 关于我们|联系方式|诚聘英才|帮助中心|意见反馈|版权声明|媒体秀|渠道代理
- 沪ICP备18018458号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:18816622098